1785年,乾隆皇帝为何下诏修缮明朝十三陵?原来是这么回事

清朝的乾陵皇帝是历史上最长寿的帝王,也是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帝王,他在位时期清王朝达到了鼎盛,也开始走向了下坡路。有人说,乾隆皇帝是一代明君圣主,文治武功超凡;也有人说,乾隆皇帝好大喜功,最终为清王朝衰落埋下了隐患,总之对于乾隆皇帝的评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,莫衷一是。不过,在乾隆五十年,也就是公元1785年发生的一件事,让人疑惑不解,当年乾隆皇帝突然下诏对前朝(明朝)十三陵进行大规模修缮,引起了不小的争论。LAm每天发布大量与生活相关的资讯平台

LAm每天发布大量与生活相关的资讯平台

根据《高宗实录》记载,公元1785年,乾陵皇帝亲自对明朝十三陵进行了一番巡视,回宫之后不久就以“前朝帝陵年久失修、破败不堪”为由,正式下诏修缮明朝十三陵。这项修缮工程整整持续了两年之久,直到公元1787年才宣告竣工。但是,此后人们发现明朝十三陵中配殿、享殿、明楼等建筑虽然修缮一新,但规模却比以前小了很多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原来此前乾隆皇帝巡视明朝十三陵的目的是另有他图,是一个不可直接对人言表的秘密。

LAm每天发布大量与生活相关的资讯平台

据说,当时由于南方名贵楠木成品极少而且转运不便,所以乾隆皇帝的万年寿宫——裕陵修建工程推进缓慢。哪里有现成的楠木呢?乾隆皇帝这才把目光投到了明朝十三陵的身上,并以巡视的名义,实地勘察明朝十三陵中的楠木情况。明朝十三陵之中,有三座帝陵的楠木使用量较大,楠木品相也较好,分别是明成祖朱棣的长陵、明世宗朱厚熜的永陵和明神宗朱翊钧的定陵。于是,乾隆皇帝在摸清楠木情况回宫之后就开始整日闷闷不乐,因为他毕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地去拆除明朝十三陵中的楠木。

LAm每天发布大量与生活相关的资讯平台

但是俗话说,上有好者下必甚焉。乾隆皇帝的心思早已被一些喜好阿谀奉承的大臣看透,及时上奏请求大规模修缮明朝十三陵,乾隆皇帝心中的石头这才落了下来,立即拍板给予批准。于是,明朝十三陵修缮工程开始开工,但名义上是修缮,实际上却是以小换大、以次换好的改建。当然了,乾隆皇帝的借口是,明朝十三陵规模太大,修缮工程繁重,许多工料难以采办,如果所有殿堂都按照原有规模大小来修缮,就有点不切实际,所以才用了拆大换小的方法。

LAm每天发布大量与生活相关的资讯平台

当时,乾陵皇帝为掩人耳目,对明朝十三陵中规模小的帝陵,比如崇祯皇帝的思陵进行了扩建,以此来堵住天下人之口。其实总体来算,明朝十三陵中的楠木等名贵木料大幅度被替换盗用。这样一来,乾隆皇帝既达到了偷梁换柱的目的,又落得个恩崇前朝的美名。不过,时至今日,民间仍然流传着乾隆盗木的说法。或许让乾隆皇帝没有想到的是,一百多年后,一伙军阀会以军事演习为名,盗掘了自己的裕陵。不知道当时九泉之下的乾隆皇帝,是作何感想呢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LAm每天发布大量与生活相关的资讯平台

也许你还喜欢

胡乐文化为何能够顺利在唐朝进行发

在历史上的任何时期,胡人也就是西域百姓对繁荣的中原王朝是十分向往的

白居易自称战神白起后人,李商隐:连白

一提到白起,很多人便会心有余悸

唐朝的县制度:职能繁多,体系完善,基层

无论是哪个朝代,无论是哪一家的皇权,没有基层百姓的安守

宫心计高手,她一路从卑微宫女成为后

古代女子地位低,所以古代男子有三妻四妾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,对于皇帝来说,皇后是名正言顺

西安考古新发现!《长恨歌》骊宫遗址

唐代白居易著名的诗篇《长恨歌》里提到“骊宫高处入青云,仙乐风飘处处闻”。近日,白居易

魏国的祖辈魏绛,因为执法严正,差点让

我们知道三晋之一的魏国的祖辈为魏犨,魏犨因为违反晋文公的命令擅自进攻曾帮助过晋文公

红颜薄命,她在后宫兢兢业业数年,终于

在古代男子三妻四妾的时代,女子的地位是很低的,可是相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能进入皇帝后宫的

鲁昭公忍无可忍,出兵讨伐季氏,最终却

对于攻伐季氏,早就有南蒯向鲁昭公建议合作

齐国相国晏子,能言善辩机智过人,以国

晏婴继其父晏弱之后成为齐卿,历灵公、庄公、景公三朝

吴德回忆:隔离审查“四人帮”的想

1976年9月9日,毛主席因病逝世。全国上下一片悲伤。而作为毛主席接班人的华国锋开始马不